建筑科普
Architectural Knowledge
发布者:超级管理员
时 间:2025-02-27
浏览量:54
引文:四合院,又称四合房,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,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,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,故名四合院。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。若呈“口”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;“日”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;“目”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。 [1]一般而言,大宅院中,第一进为门屋,第二进是厅堂,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,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,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,难怪古人有诗云: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”。庭院越深,越不得窥其堂奥。
一进院
四合院的基本形式,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,当时的四合院形式简单,建筑格局已初具规模,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建筑遗址,平面呈矩形,南北中轴线上建造了前堂、后室等主要建筑,轴线两侧建有厢房等附属建筑,是中国建筑最早的四合式建筑遗址。
特点:形成“口”字形布局,最简单的四合院,由正房、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围合而成,在当时主要是满足普通家庭基本的居住需求。
二进院
在一进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,大约在春秋时期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,为了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间和功能分区,开始出现了二进院。通过增加内部的庭院和二门,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布局,逐渐成为较大家庭或家族的居住选择。
特点:在一进院基础上增加垂花门和第二进院落,形成“日”字形布局,空间层次更丰富,功能分区更明确,常见于富裕人家。
三进院
三进四合院在汉代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形式,在一些汉代画像砖上可以看到类似的建筑布局。到了明清时期,三进院成为四合院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形式之一,被广泛应用于贵族、富商等宅邸,如北京的一些王府和大宅院。
特点:在二进院基础上增加第三进院落,形成“目”字形布局,规模宏大,气势恢宏,功能齐全,常见于官宦人家。
四进院、五进院
随着历史的发展,在明清时期,一些达官显贵、富商巨贾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,开始建造规模更大的院落。这些大型合院通常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或乡村的显要位置,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。只有经济实力雄厚、社会地位较高的家族才能建造规模宏大、装饰精美的四合院。
四合院的门楼高度、门匾内容、建筑材料的质量等都可以成为家族身份的象征。在三进院基础上增加第四进院落,形成“田”字形布局。等级更高,规制更严,常见于王府、寺庙等。
五进院落则是形成“国”字形布局,规模最大,等级最高,规制最严,在古代主要为皇家宫殿、陵寝等专用。
四合院的功能分区
一进院:入口庭院,对外接待与展示
大门:又叫街门、宅门,是北京四合院与外界沟通的通道,一般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侧,以取“紫气东来”之意,也有说法是占据八卦中的巽位,即风位,是和风、润风吹进的位置,以引进东南风,挡住冬天的西北风,是吉祥之位,体现“坎宅巽门”的原则。
影壁:影壁在四合院中通常用于遮挡视线、美化实现和突出大门的作用,通常是由砖砌成,由座、身、顶三部分组成,座有须弥座,也有简单的没有座。四合院的大门有时候向后退后几步在大门左右修建八字墙,称为燕翅影壁,撇子影壁。四合院大门内一般也有一个影壁,一般镶嵌在东厢房盝顶的山墙上,也有规格高一些的院落,采用独立影壁。影壁也有置于四合院大门外的街道中正对大门的位置。
前院空间:可设置小型花园,种植迎客松、玉兰等寓意美好的植物,营造出优雅的氛围。还可摆放石桌石凳,作为临时的会客或休息区域,用于接待来访的客人或邻里交流。
二进院:过渡空间,半公共活动区域
垂花门:垂花门又称二门,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,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。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闺女“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”,就是指不迈垂花门。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,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,称为垂柱,垂柱的下端有一垂珠,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,因此称为垂花门。垂花门是四合院中装饰富丽的建筑。
抄手游廊:连接垂花门与两侧厢房和正房,方便人们在院内行走,雨天也可避免淋雨。游廊的墙壁上可开设什锦窗,增加空间的通透感和趣味性,同时也可作为展示空间,陈列一些书画、工艺品等。
厢房:一般位于二进院的两侧,可作为书房、客房或家庭教师的住所等,供访客居住或家庭成员读书学习、接待较为亲近的朋友等,是一个相对半私密的空间。
三进院:主庭院,家庭核心活动区域
正房: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三间,大四合院的正房可以为五至七间,坐北朝南,是一家之主的居所。正房的明间(即中间一间)称为堂屋,也称为中堂,三开间的正房堂屋两侧是卧室和书房,正房的特点是冬天太阳能够照进屋里,冬暖夏凉。通常在明间正中排放一八仙桌,桌子两旁设两把椅子,在墙上挂着一幅画和两副条幅,或挂四幅中堂画。
东西厢房:与正房相对,一般供晚辈居住,也可作为家庭起居室、儿童房等。厢房的面积和规格通常小于正房,体现出长幼有序的礼仪观念。
耳房:正房两侧的两间房间高度低于堂屋,且布局颇似人的双耳,故而被称作耳房。如果院子狭长,厢房通常也会有耳房,通常是平顶的,因此厢房的耳房被称为盝顶。
庭院:四合院除了内宅、外宅的主要院落之外,还会形成一些小的院子,如正房两旁耳房前的小院,以及外院两侧被屏门隔开的小院。
四进院:后庭院,私密休闲与生活辅助区域
后罩房:后罩房通常是最里一进院子的,靠近院落边界的房子,通常主人的女儿居住。后罩房和正房朝向一致,坐北朝南,其间数一般是和倒座房相同,以尽量添满住宅基地的宽度。后罩房的等级低于正房和厢房,其房屋尺度及质量相比而言都稍差。
花园或露台:四进院可设置小型花园或露台,种植一些花草树木,摆放休闲桌椅和遮阳伞等,为家庭成员提供一个私密的休闲空间,可在此品茶、阅读、晒太阳等,享受宁静的时光。
群房:可设置厨房、餐厅、卫生间等生活辅助用房,厨房一般位于院落的一侧,与餐厅相连,方便饮食的准备和供应。卫生间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布局,保证使用的便利性。
五进院:后院,家族私密空间或特殊功能区域
藏书楼或祠堂:如果家族有藏书的传统或需要祭祀祖先等,可在五进院设置藏书楼或祠堂。藏书楼用于收藏家族的珍贵书籍、文献等,祠堂则用于供奉祖先牌位,举行祭祀仪式等,是家族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。
其他特殊功能区域:根据家族的特殊需求,五进院还可设置一些特殊功能区域,如佛堂、琴房、健身房等,满足家庭成员的精神信仰、文化艺术追求或健康锻炼等需求。
北京四合院是由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。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,驰名中外,世人皆知。
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,院中的北房是正房,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,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,是院主人的住室。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,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。在正房与厢房之间建有走廊,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。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,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。
桃花源古镇四合院,规划南方罕见的四合院式建筑,传统式样融合湖湘文化,为湖南带来四合院居住文化。
经典四合院建筑,关上大门,自成一统:走出房门,顶天立地;廊栏曲折,有露有藏。
四合院好在其合,贵在其敞。合便于保存自我的天地;敞则更容易观赏广阔的空间,视野更大,无坐井观天之弊。
古今和仿古门窗专业仿古门窗定做中式仿古建筑别墅